对话西线工业走廊
2月19日在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楚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唐岳,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吴金明,国家工信部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以及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戴中亚、宁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永红等企业家、学者、官员出席对话论坛,共同探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宁乡县委书记周辉、宁乡县委副书记刘亮等领导以及近百名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
宁乡县副县长冯智君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宁乡打造“西线工业走廊”战略,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吴金明、国家工信部华信研究院院长刘九如从全球经济视野深入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楚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唐岳结合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范例,并在与企业家的互动中,提出微观层面的企业管理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和逻辑。
唐岳谈企业发展:楚天科技处在离全球顶级水平最近的时刻
专家们从宏观层面对大形势做了深入分析,我是做企业的,我在微观层面讲故事和方法论。楚天科技是从宁乡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楚天科技的这17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7年,也是宁乡经济高速发展的17年。
楚天科技落地并立足宁乡,在创业的起点上,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当初,我和创业伙伴们决定走出来的时候,看了长沙好几个地区,宁乡并非是唯一的一个,但是,宁乡是唯一能帮助楚天科技融资的地方。
当时,能否成功融资是楚天科技的命脉所在,能融资就能发展,不能融资就没戏,那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在宁乡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我们创业团队成功融资了,从而在宁乡立足和发展,否则,就没有楚天科技的今天。政府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时,一个特别的措施,就能解决企业的终身大事。
楚天科技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毫不讳言楚天科技所曾遭遇的6次重大挫折,我甚至可以将这比方成一个人患了6次癌症;但是,一个人患了6次癌症,都能得到成功治疗,焕发健康,生命力强劲,可见内外部的力量是有多么强大。这其中就包含宁乡县委县政府的力量。
培育一个企业是很不容易的,一路上洒满企业家自身,以及投资当地各界的汗水。宁乡身居中国腹地,一方县域,却能取得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上的巨大成功,从楚天科技的发展历程上,就能看到当地对工业发展的重大支持,这些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典范案例。
楚天科技自从来到宁乡,至今经历了数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但发展工业的大主题始终都没有变换过,大家矢志不渝地推动工业发展,才有了宁乡工业强县的局面。现在,在发展工业的大战略下提出“西线工业走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楚天科技是宁乡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所在的行业有其特殊性,它不具备大规模、大体量的行业特点,它是一个很专业的高端制造细分领域,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楚天科技在国内医药装备行业是领先的,现在离全球顶级水平也是最近的,这是一种幸福。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当今的时刻,是离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刻。最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时候,机遇、动力都是最好的时候,因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楚天科技2025战略。
我们为这个战略设定了年营收不低于200亿元、净利润不低于30亿元、总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等指标,这些指标一旦实现,也就意味宁乡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装备基地。今年刚刚正月初五,我就带领团队去了欧洲,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团队夙兴夜寐。
这不只是将楚天科技这一个企业的世界地位树立起来,也是着眼于我们立足于斯、荣辱与共的宁乡这块土地。
唐岳谈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和逻辑
会上,企业家们深度互动,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玉说:红宇新材和楚天科技都是制造行业的一员,但是同在宁乡的这片热土上,楚天科技的发展令我感到震撼,楚天科技在宁乡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每个关键拐点,在每个转型节点,在每一步的战略规划上,都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是优美,我们愿意唐岳董事长分享企业管理经验。
楚天科技和红宇新材都在制造行业,红宇新材的创立和上市都比楚天科技早,我们有很多可以共同探讨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主题都是微观问题,我认为,无论哪个方面的创新,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和逻辑。
商业的本质和逻辑就是竞争、逐利、盈利、合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追逐利益是一种本能,实现盈利是目的,而合规则是竞争、逐利、盈利的大前提。
但可能有不少企业走偏了,一上来就是谈战略规划、企业宗旨,一会儿谈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一会儿谈技术创新战略,甚至把一些宗教伦理拿来当企业的管理法则,宗教伦理是“道”,企业管理是“术”,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这些企业恰恰把商业的本质和逻辑忘掉了。微观层面做企业,我甚至可以极端一点地讲,与赚钱无关的东西都要扔掉。我们常常讲高科技、高端制造,什么是高科技、高端制造?不能引领和满足市场需求、不被市场接受、卖不出去赚不到钱的,都是低科技、低端制造。
基于商业的本质和逻辑,我想谈几个方法论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建立三个机制——利益牵引机制,压力传导机制,文化影响机制。
很多年来,我们宏观上的社会也好,微观上的企业也好,总是喜欢号召无私奉献,甚至极端的时候变成强制。我们企业不要号召员工无私奉献,必须是有偿奉献,而且是员工奉献得越多,企业便回馈越多。我们要正视人性、回归人性、尊重人性,所以我说建立“利益牵引机制”。
既然都处在一个利益共同体,那就需要公平,不能只是老板承担压力,员工却总是乐而忘忧的,每个人都要有压力感,这是“压力传导机制”,而文化的影响,是长久的、软性的。
其次,企业的团队建设有三个标准——专业化,职业化,狼性化。毫无疑问,做企业,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要具备专业能力;从政是职业,从商也是职业,做企业是要把有专业能力的人构建成职业化的团队,而不能像一些家族企业那样,抛离专业、职业这两个要素,把家族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凑进来;商业竞争是殊死搏斗,在合规的前提下,我们要像狼那样,不要搞什么斯文。
再者,做到一定程度的大型企业,还需要国际化,才能走得更远,不然只能守着自家门前的那一亩三分地。而且,技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及其方法论,都需要前瞻性、超前性。